《成语故事》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语故事》教案1教学目标:
学习《卧薪尝胆》,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故事揭示的形象,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学生自由交流)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卧薪尝胆》这则成语故事吧!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
3.通过预习,谁能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1)学生齐读课题。
(2)交流、。
(卧薪尝胆:卧,躺。薪,柴草。指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把课文读通、读顺。
(2)把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3)再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4)同桌之间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
4.让学生看故事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讨论:这个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起因。(战国时期吴王、越王吴国打败越国,越国勾践做了气年俘虏,受尽屈辱)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讨论:
①越王勾践回国以后是怎样做的?
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a.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板书:卧薪尝胆)
b.投影出示文中插图,看一看,想一想,越王这时会对自己怎样说?(学生自由畅谈)
(3)学生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
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如何?(一举打败吴国)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按起因、经过、结果、陈述一遍。
4.指导朗读。
四、感悟寓言,拓展延伸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
(1)读了这则成语故事,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学生畅谈后教师:这个故事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2)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当吴王看到越王勾践将胜利的旗帜插到吴国的国土上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呢?(学生自由畅谈)
五、课堂
学生自己在这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和方法。
作业:写小字
《成语故事》教案2教学目标:
1、识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大致了解其中某些成语所包含的故事,能从中获得一点启发。
3、有主动学习、积累成语的兴趣。教学重点:识字、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
自主识字、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了解成语的故事,收集一些常用成语。
教师:课件或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学(讲故事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看看那位小听众明白故事里讲的是谁,在做什么。
2.学生交流听到的故事,引出《精卫填海》。
3.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在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里(多媒体出示《有故事的成语》),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这本书里一共有8个成语娃娃,今天,我将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认识这8个成语娃娃。
二、引探(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生字,注意把字音读准,难读的多读几遍,争取做到不添字、不漏字。
2、小朋友们读得多认真呀!相信你们都已经将文中的生字都找出来了吧!对照一下,若没有找完全的请同桌帮帮你。(出示生字)
3、都找到了吗?真不错,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既然找到了,那就赶快再去熟悉一下他们吧!争取将它们的名字叫得又响又准。
4、谁愿意来将他认识的小伙伴介绍给大家?并说说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
(如我很早在幼儿园认识的老朋友——“父”;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朋友,如味精的“精”;还有加一加,如土+真=填、大+亏=夸、禺+心=愚、月+旦=胆等方法。
(孩子们的方法都很好,会用我们学过的记字方法,真了不起!)
5、跟着老师一起来拼读这些生字娃娃吧!你觉得这些生字娃娃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6、记住小老师的提醒了吗?那好咱们现在就与生字娃娃来一番游戏,第一个游戏是开火车,看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准!请第一列火车做准备——开始!(出示生字卡片)
不错,开得很快!第二列——开始!也很棒,不但快,而且准!火车开得这么棒,证明孩子们都认识这些字,那我们一起读的时候就会更棒哟!一起来读一读吧!
7、第二个游戏叫做找朋友!你能给这些生字娃娃找一个好朋友吗?
孩子们多能干呀,给生字娃娃找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他们感谢你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读吧!
三、引练(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过渡:刚才我们和生字娃娃玩了很长时间,他们也累了,让他们休息一会儿。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好吗?
(1)、同桌读,互相纠正读音。
(2)、请小老师教读。
(3)、男女生対读。
(4)、师生配合多种形式读。
(5)、生试背课文。
2.如果老师只说成语里的一个字,你能把这个成语大声地说给我们听吗?
3.了解某些成语中的故事。
1、师:你能通过看老师的动作,猜出它是什么成语吗?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
(游戏:师做动作,生说出在课文相应的成语来。)老师适时地对当个成语故事进行点拨。
愚公移山:愚公和他的家人下定决心要把门前的两座大山搬走,他们那种战胜困难的决心感动了玉帝,最后玉帝派神仙把那两座山移 ……此处隐藏17871个字……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自相矛盾的意思,明白不能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插图,幻灯片。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文化,成语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们要多多学习成语,积累成语,今天我们就再学几个成语。板书课题:10成语故事。
2.引入《自相矛盾》。
二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要读准平舌音“怎”,翘舌音“楚、锐”,前鼻音“盾”。
(2)识记生字
形近字比较:值一盾买一卖亏一夸
(3)注意字形
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
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2.查词典,解释词语。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意为说话前后抵触,不一致。
锐利:多用来形容器物尖利、有锋芒。
坚固:结合紧密,不容易破坏,牢固,结实。
围观:很多人围着观看。
三、精读《自相矛盾》
1.课件出示《自相矛盾》课文内容。
出示图片。矛与盾是什么样子的?(板书:矛盾)谁来介绍下?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种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剑的牌。矛:长柄尖刀。古代一种用来进攻刺杀的武器。
两种兵器是相互抵触,相互对立的,因此,便有了自相矛盾。(板书)
2.你想知道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吗?那谁愿意来读读课文。能不能告诉大家,这个故事讲了些什么?
3.卖矛与盾的人事怎样说的?(课件出示:“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什么矛都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他是用什么语气说的?
4.竟有如此锐利的矛,如此坚固的盾!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
5.文中的围观者又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6.拓展:同学们想一想:如果真用楚国人的矛去戳他的盾会发生什么?
7.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他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课件出示)
(因为他说的话相互抵触,前后不一致。)
8.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把课文读一读,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说话者的语气。(指名读)
9.通过学习课文,看了同学们的表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前后一致)
四、初识古文,激发兴趣
1.我们知道有些成语故事是出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书籍。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成语就出自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写的一本书里。
2.让我们来看看原文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课文,说说古文的意思。
自相矛盾
戳不穿————盾坚固矛不锋利相互抵触
前后不一致
戳得穿————矛锋利盾不坚固
1.节课我为了充分尊重学生这一个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
2.学习语文是为了运用语言,所以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圈画出关键词语,让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
1.看拼音,写词语。
zì xiānɡ máo dùn kuā kǒu zěn me mǎi mɑi
(自相矛盾)(夸口)(怎么)(买卖)
2.抄写词语。
夸口围观张口结舌自相矛盾
3.形近字组词。
值(值日)卖(买卖)夸(夸口)
盾(矛盾)买(买家)亏(吃亏)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
2.朗读课文,学习成语故事,明白不能不懂装懂,欺世盗名,蒙混过关,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一定很喜欢成语吧,说说你学过哪些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则成语。
板书:滥竽充数。
3.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二自学生字
交流预习情况。
1.着重提示字音、字形。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腮”,翘舌音“数”,前鼻音“宣、演”,后鼻音“俸”,边音“滥、禄”。
(2)识记生字
形近字:夸一亏桃一逃
组词扩展:“宣布演出”
(3)注意字形
矛:与“予”区别开来,一撇之差。别漏掉上面的点。
卖:注意下面是“买”,不是实。
逃:注意书写笔顺,先写“兆”,最后写“辶”。
2.自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做到不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范读课文。
要求:认真听,然后再练习读一读。
4.默读课文。
思考: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5.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确定:
(1)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的?
(2)后来他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三、重点感悟,揭示寓意
1.学习1——3句
(1)轻声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和重点词。
(2)投影片出示: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a指名读句子
b你怎么理解“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
(3)指导朗读,体会南郭先生是怎么“混”的。
(4)思考讨论:南郭先生这样混,为什么没被发现过呢?
结合上文理解“讲排场”
(5)说说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学习4——6句
(1)轻声读4——6句,划出重点词语并理解。
(2)指名读4——6句。
a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b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3.创设情境表演:南郭先生要逃走,遇到了吹竽的同行,这时两个人会怎么说?(学生表演后评议)
4.假设同学们碰到了南郭先生,会怎么对他说呢?(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心里话)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的事或人?说一说。
2.总结全文。